(图片来源:永安保险公告)
9月14日,西藏那曲市班戈县中石化小学,课间休息时学生在户外玩耍。这所由中石化集团结对帮扶建立的小学于2012年投入使用,是目前全国海拔最高的援藏小学。由于学校基础设施良好,师资力量强,不少居住在距离县城200多公里远的牧民也将孩子送来就读。
9月5日晚11点,西藏拉萨市教师继续培训学校,上完晚课的几名老师陆续下课后,北京第10批“组团式”援藏教师在为教师节活动排练歌曲《明天会更好》。他们与其他城市的援藏教师团、前来支教的大学生共同住在这里的教培公寓里。当晚,大部分老师特意穿了旗袍和藏服,表达与西藏师生携手并进的期许。这批援藏教师团共有20人,年龄最小的28岁,年龄最大的53岁。
9月5日晚,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生物实验室,援藏支教大学生林慧婷(右一)在初一生物实验课上稍作休息。她这学期要带4个班,一周上16节课,其中两节是晚课,10点以后才能回到教师宿舍。同时她还兼任学校里的思政科室的工作,负责跟班主任一起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夜里去学生宿舍查房等。
9月5日,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食堂,初二学生德吉卓嘎准备把备考用的复习资料送回教室,上午她刚刚在这里进行了数学和英语的月考。目前,该学校共有58个教学班,学生2758人,考试时由于需要间隔位置就坐,往往需要利用食堂和体育馆作为临时考场。
9月3日,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初一西藏班,来自昌都的丹增孟卓(左一)和来自那曲的嘎玛卫色(左二)与新同学交流。2019年开始,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在位于拉萨和林芝的三所内地“组团式”教育援藏的中学开设西藏班试点,面向西藏偏远地区招生,让西藏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和内地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
9月3日,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几名初一的学生在课间打羽毛球。这种羽毛球是为高原地区“特制”的,由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羽毛球飞行时空气阻力小,球速会偏快。因此在高原地区人们普遍使用重量较轻的慢速球。
9月14日,西藏那曲市班戈县中石化小学,25岁的他春梦在课堂上为一年级新生讲解数学作业,不少新生还穿着以前幼儿园的园服。 他春梦来自云南曲靖,从普洱学院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考入班戈县教育局,今年9月主动申请来到这所学校任教。
9月14日,西藏那曲市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午休即将结束,学生们在整理内务,六年级的楼道长尼玛扎西(左一)为室友们接开水。他从四年级开始在学校寄宿,家在距离学校70多公里的佳琼镇,父母都是牧民。
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区通往班戈县的317国道上行驶,一块印着“世界再大也不怕 学好文化走天下”字样的牌子吸引着路人的注意。顺着这条路再向西行驶50多公里,就能到达全国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援藏小学——班戈县中石化小学。
校园里,几乎每一栋教学楼上都用藏汉双语写着名言警句,“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今天的辍学生是明天的贫困户”……它们都来自校长阿旺旺堆多年来的感悟和总结。2004年从位于陕西的西藏民族学院(后改名为西藏民族大学)毕业后,他来到班戈县下属的乡镇成为一名基层教师,见证了当地20年来小学教育的巨变。他还记得,当时虽然适龄儿童多,但因为老百姓教育意识薄弱,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不高,逃学和辍学的现象普遍。老师每天要骑着摩托车将孩子一个一个“赶”回到学校,能守住孩子留在班里已是不易,教育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2012年,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正式投入使用,为了让更多牧民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班戈县各乡镇小学的4-6年级学生被整班移交到这里。阿旺旺堆回忆,开始时有的家长不放心,骑摩托车从200多公里外的门当乡石村赶来,想把孩子接回去。看到学校食堂四菜一汤的午餐,宿舍里一应俱全的肥皂、洗面奶、洗发水,床铺上干净的床单和厚厚的棉被才安下心来。不久后,这位家长主动把家中另外两个孩子也送来上学。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到这里学习,学生人数已远远超出校舍容纳标准。2019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再次投入4000万援藏资金,为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扩建了3栋学生宿舍楼、两栋教学楼、1座学生食堂,学生数量比开始时几乎翻了一倍,控辍保学率达到100%。
距离班戈县300多公里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是全国“组团式”教育援藏的“起点”。2014年起,北京市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从各区选派骨干教师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任教,至今已是第10批。从第1批的50余人到第10批的20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副校长解飞解释,这一人数变化是由于西藏近年来教育大环境不断改善,不再需要大量援藏教师来“顶岗”填补缺口,而是更需要有经验、有想法的内地教师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我们总说这是一个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现在已经是在造血的阶段了。”
今年35岁的马潇雅是北京第10批援藏教师团的一员,除了给初中班上语文课,她还兼任课程发展中心的工作,负责开设各类选修课,组织校内文体活动和与内地相关学校的交流项目。刚来学校时,她注意到这里的3D打印选修课已经开设了5年多,但学生平时大都只是做些日常使用的小物件。前不久一场由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举办的比赛上,她建议学生用3D打印灯笼骨架,加上物联网灯带和宣纸灯罩做成“民族传奇石油灯”参赛,引导他们把选修课里学到的技术与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的主题结合起来。在她看来,自己要做的绝不是原样照搬内地的做法,而是用更开阔的视野和理念为当地已有的特色课程“赋能”。
这里很多当地教师开发的选修课都让马潇雅印象深刻,其中专为高中女生开设的“少女学堂”,在生理和心理层面对学生进行科普,启蒙和塑造着她们的女性意识,让同为女性的她深感共鸣和可贵。
来自北京的援藏教师团,并不是这所学校里仅有的内地老师。今年7月底,5名来自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生作为202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这里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9月5日傍晚,高原上的阳光尚且耀眼,研究生支教团的林慧婷刚上完一节生物课,便迫不及待地约上几名同样在此支教的同学去附近的藏装店取不久前定制的藏族传统服装。这个学期,她担任4个班级的生物老师,一周有16节课,此外还兼任学校思政办公室的工作,常常忙到深夜才能回家。“忙碌了一周,这套衣服权当给自己的奖励。”林慧婷说,当晚她还要带着新入学的初一学生们做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实验,为了准备实验用具,她没来得及吃晚饭。
这一切都被12岁的生物课代表晋美旺久看在眼里。他刚上初一,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同样好奇拥有一张娃娃脸、说起普通话来温柔又标准的林老师从哪里来,能教自己多久。听说林老师明年就要回内地的大学读研,晋美旺久心里头有点失落。“我觉得我跟林老师有非常多的共同话题。” 晋美旺久说,除了学习相关的问题,他还会把课间跟好朋友打羽毛球的事儿讲给林慧婷听,“我准备下一次试着邀请一下林老师体验‘高原’羽毛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 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股票做空平台
西藏学生林慧婷林老师班戈县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十大平台_十大炒股配资代理_十大免息配资公司观点